面临越来越遍及的青少年抑郁症家长应该怎么做

2019-11-30 15:37:55  阅读:9268 分享 3参与

原标题:​面对越来越普遍的青少年抑郁症,家长应该怎么做?

随着成长、升学等压力,

小小少年的烦恼慢慢的变多,

这几年青少年抑郁症人数上升很快……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

近三年来,门诊总量大幅上涨,其中14岁~28岁青少年的就诊数量也持续增长,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52%,2015年更比2014年增长了89%,可见,抑郁症年轻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何会有慢慢的变多的青少年发生抑郁?

青少年抑郁与成人的表现上会有哪些不同?

怎么样做早期识别与干预?

家长们都应该学一学。

青少年抑郁症特征

情绪反常

抑郁症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心灰意懒、目光呆滞,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一切学习和活动失去兴趣。严重的患者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无法自控,忍不住哭泣,性格变得越来内向、偏执、不愿见人,有时又烦躁不安、乱发脾气、容易冲动。

不良暗示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里发生的,当患者接触到令自己敏感的事物时反应激烈,比如学校、班级、试卷,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症状,当离开这些环境时就会恢复正常。另一方面是患者有意识的不良猜测,比如,总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不好,自己给别人带来了麻烦等。

反抗父母

有些学生经常受到父母严厉的管教,或缺少家庭的温暖,性格变得抑郁。当年龄稍大以后,敢于和父母“对抗”,处处和父母对立。轻者就是懒于起床、吃饭,不收拾房间,不和父母说话;严重的患者则会大哭大闹,离家出走,甚至有自杀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危害

青少年抑郁症给学生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大大超过了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有可能影响一生。有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患有这种心理疾病,加上一些人无知的偏见,认为抑郁症就是“神经病”,让不少有抑郁症的学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结果加重了病症。性格渐渐变得孤僻、内向、封闭,交往能力也逐渐减弱,仿佛与世隔绝,这无疑会给学生今后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患有抑郁症后只有自己默默地忍受,以致使自己陷入孤独、忧郁、恐惧之中无法自拔,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目前,有一些学生存在情绪低落、内心空虚、心理承受能力低、适应环境能力差、逃学厌学、学习效率低、人际关系冷淡、厌食拒食、经常失眠以及违反纪律、破坏公物、说谎打架、抽烟酗酒等情况,都有可能预示着学生存在抑郁症。

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症

抑郁症的显著的特点就是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低。青少年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和释放压力,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1首先,学生要树立信心,走出阴霾,重新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格。让自己变得更开朗、开阔,更加阳光和乐观。

2其次,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支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当遇到挫折、感到压抑时,多和亲朋好友倾诉,敞开心扉,不要自己憋在心里,如果得到家人的关心和劝导,会很快走出心情的低谷。

3第三,广泛的兴趣爱好能驱赶压抑的情绪,有益于心情调节和情感释放。比如绘画、书法、音乐、运动、旅游等。

4第四,客观地定位目标,不要把自己的期望抬得太高,坦然面对一切。人的负面情绪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现实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背道而驰或差距甚远产生的,越得不到越想得到,无形中给了自己太大压力。

5第五,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拒绝求医。如果试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使自己好转,要主动地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想想很多名人都经历过抑郁症,最后都度过了心理抑郁期,自己还怕什么呢?

家长该怎么样避免孩子陷入抑郁

首先,无论是训斥也好,气话也好,不要否定他的存在。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父母对你说过的话里,对你伤害很大的是哪一句?

有一个答案是这样的:早知道你现在这样,当初就不该把你生出来。

这句话对孩子内心的杀伤力,绝对是核弹级别。因为它不只否定了孩子的学习,还把孩子自身的存在给否定了。在抑郁症的症状中,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疑惑往往是陷入抑郁的恐怖螺旋的开端,既然我的存在是失败的,那我又为何需要按照别人的要求痛苦地活下去呢?

大多数的孩子还处于世界观没有成型的状态,他们需要的就是自身的定位,如果这样一个时间段和他们亲近的人否定了他们存在的意义,孩子的心理势必会受到不可治愈的损伤。这种心理创伤是会跟随孩子的一生的,而且往往会成为抑郁情绪的导火索。

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散心,做到少问多看。

抑郁症是不是真的治不好

当然不是。

对待抑郁症,应该像对待感冒或其他疾病一样,坦然、主动地寻求医生的帮助。只要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调整,绝大多数患者就能走出抑郁的阴影。

责任编辑: